每每读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的耳畔似乎就会响起彼此唱和的阵阵蛙声,心也随着诗句飞回远去的童年,飞回离我越来越远的乡居生活。
乡下老宅附近多稻田、沟渠、池塘,稍远点的地方还有小溪和河流,丰富的水源为青蛙提供了生活的乐园,也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乐趣。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很是惊讶青蛙的成长经历,我甚至还养过蝌蚪,想看看它是怎么样一步步变成青蛙的。
几声春雷过后,池边的柳丝就变得柔软起来,泥土也似乎松动了许多,蛰伏了一冬的青蛙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开始了新的生活。一场场春雨悄然洒落,池塘里的水渐渐涨了起来,待犁铧翻开了春泥,农田里也贮满了白花花的水,池塘里,水田间,就会有一团团乌黑的且泛着少许光亮的青蛙卵出现在眼前,印象中这时大约在清明前后。要不了几天,一些头大身子细长的小蝌蚪便被我和小伙伴们装进了玻璃瓶中,记忆中我从没等到过瓶子里的蝌蚪长出一条腿便把它们倒进了水田——我们怕它们会饿死,再说也没有那么好的耐心去等待。
喜欢青蛙,缘于夏天的蛙鸣声,乡村里长大的孩子谁不是伴着蛙声入眠,伴着蛙声长大的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的《约客》中有这样的诗句,他是看到了处处蛙吗?估计不是。接下来他写道“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从黄昏等到夜半,在池边看蛙是不太可能的,但充盈于耳的蛙鼓声,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池塘里成千盈百的鸣蛙。
梅子黄时,星光之下,四野之间,阵阵蛙鸣便是一支动人心弦的乐曲。“咕呱”这边一声,“咕呱蛄呱”那边一阵,声音有长有短,有起有伏,时而清脆嘹亮,时而轻吟浅唱,但它们似乎都很动情,都在为生命高歌,为幸福吟唱。那是酣畅淋漓的欢歌,那是无拘无束的对话,那是大自然留给我年少时的童话。记得小时候,妈妈告诉我,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它能吃很多害虫,青蛙叫得越热闹,那一年的庄稼就越好。因此,我对青蛙的叫声有了一种格外的偏好。睡前,我总爱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不远处的蛙鸣,渐渐地进入梦乡。乡村的蛙鸣总是伴着稻花的清香美丽了我一个又一个梦境。
十多年前,我进城工作了,回乡下的次数日渐少了,自然也就渐渐疏远了流淌在乡间田野里的蛙声。虽说我蜗居的小城里也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尽管每次经过我都故意放慢脚步,想找到一两只青蛙的身影,想听到一两声熟悉的蛙鸣,但总是不能如愿。
黄昏烟雨起,何处听蛙鸣?临窗独坐,似乎有飘渺的蛙鸣声伴着远古诗词的音韵,从遥远的故乡那边袅袅传来……(熊仕喜)
来源: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