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刺客、话梅刺客、软糖刺客、卤味刺客……近年来,价格“刺客”不断冒出,价格高得让人咋舌,看似其貌不扬,实则“刺你没商量”。相比这些“高价刺客”,外卖包装“隐身刺客”更具迷惑性,稍不注意就会掉入坑中。近日,由中国饭店协会牵头制定的《绿色外卖管理规范》正式发布,外卖行业的绿色管理有了首个推荐性国家标准。“绿色外卖”能否治住外卖包装“隐身刺客”?
一
外卖包装“隐身刺客”,你发现了吗?
一些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了外卖打包费标准不一、收费不透明等问题。5块钱的饭,打包费就要3块钱”“点了三个串,收了6块钱打包费”“一份麻辣香锅底料收了4.99元,选个口味还得再给2.99元包装费”,此类乱象比比皆是,几乎成为行业常态,令人防不胜防。
不少网友质疑:藏在支付页面的外卖打包费,何尝不是一种“刺客”?外卖打包费价格究竟是谁来定?能否建立统一标准?
原本,这些收费数额不等的包装项目,在线下门店只收取最基础的餐盒费。线上点餐时,商家为了多收费,往往过度包装,而平台方为了让外卖包装收费更加隐晦,采取商品页面不明示打包费,只在结算页面显示的方式。
线下明白消费,线上藏着猫腻。商家和平台如此操作,原因是要填补平台佣金、强制参加活动以及平台配送成本等其他支出。
成本转嫁只是一个方面,核心因素还在于缺少相应的标准限制,尤其是对价格进行约束的硬核机制。
二
有人说,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市场充分竞争就足以让价格降下来。但大量事实证明,在某种行业潜规则成为通行做法后,市场的无形之手也会失灵。比如在外卖包装上采取“有偿使用”的原则,目的在于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减少包装浪费,结果却成了商家逐利的工具,不仅未起到遏制的作用,反倒由此诱发了过度包装。
能够一个袋子包装好,却偏要用三个袋子,由此就能收取三倍的费用,商家的小心思一转,外卖包装垃圾的数量就水涨船高,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
中国石化发布的《外卖业包装塑料环境影响及回收循环研究报告(2021)》显示,塑料包装消耗(废弃)量从2015年的5.7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57.4万吨,5年间增长了10倍。其间固然有外卖消费量不断增长的因素,但“隐身刺客”悄然来袭同样不容忽视。消费者以权益受损换来的结果,却是外卖垃圾的人为增多,显然不利权益保护、有悖政策初衷。
问题出在哪?在外卖包装的使用上,目前仍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相应的标准限制,外卖包装就可以“随心所欲”“任性妄为”,想怎么包装就怎么包装,想用什么包装就用什么包装,还不会为此付出代价。外卖包装“隐身刺客”能无所顾忌,就在于没有标准作为“笼子”,也让维权与监督无处发力。
三
解决过度包装问题,在其他领域与行业都充分体现了“标准至上”原则。比如“天价月饼”一度禁而难治,甚至越治越严重,就在于没有抓住过度包装的“牛鼻子”。被称为最严月饼“瘦身令”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新规出台后,月饼盒中放红酒、茶叶、刀叉等现象不复存在,且包装本身更趋向于简约适度。
之所以称为史上最严,就在于对包装空隙率进行了重新定义,修改了包装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计算方法,标准明确、界定清晰,既有利于商家操作和检测,又有助于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判断。
如今,《绿色外卖管理规范》正式发布,对外卖的生产、包装和配送等各环节制定标准,破解了“无标可依”的基础性缺陷。
徒法不足以自行,况且此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具有强制性。这意味着执行与否,全凭企业的主观意愿,若没有辅以相应的督促机制,标准就会沦为一纸空文。
“软标准”要成为“硬杠杠”,就得效仿对天价月饼的治理模式,将其纳入法治范畴,辅以相应的惩戒条款。以外卖为例,从材质使用到价格占比,都应制定详细标准,给包装明规定矩,才利于执行、检测和监督,并以此为源点让各方责任更明确,监管措施更有力,治理的效果也会水到渠成。
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唐伟
原标题:外卖包装“隐身刺客”来袭,该怎么招架?
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