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草莓上市时节,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梅里老曹草莓采摘园大棚里,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长势喜人。
“去年,每个大棚均有20%左右的草梅藤蔓不开花不结果,今年棵棵草梅都挂果了。”老曹草莓采摘园负责人曹志国笑着说。为提升种草莓的效益,今年7月份,在进行整地深耕、土地消毒时,他投资了3000多元,从秋江街道幸福村的池州市博众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众生物”)购入近8吨生物有机肥,撒在土垄上,现在见到了效果。“土质明显疏松,挂果率达到了100%。”曹志国首次尝到了使用有机肥“甜头”。
不同的地域,相似的体验。不少种植户发现,施入有机肥后土壤变得松软了许多,病种害与往年相比也减少了许多。12月6日,记者走进博众生物,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一端“吞进”发酵好的蘑菇菌棒棒渣、秸秆沼渣以及畜禽粪污,另一端“吐出”优质有机肥。
“我们利用猪粪、鸡粪、菌菇渣、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采用有氧发酵等科技工艺生产出农户所需要的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功能性专用有机肥。”博众生物负责人翟广德告诉记者。博众生物是贵池区2022年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可年产有机肥10000吨。今年11月份,该公司的“富硒生物有机肥在蓝莓施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荣获2023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金奖。
随着对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进一步加强,为解决好农业废弃物问题,贵池区招商引进北京中农博众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00多万元,成立池州市博众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并建成了农业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中心。
走进企业发酵车间,记者见到已经过第1次发酵的农业废弃物堆积如山。它上面插有一个发酵温度计,46°c赫然醒目。“这是在进行第2次发酵。畜禽粪污第1次发酵是养殖厂完成的,在那里发酵1个月臭味散除后,才被运回到这里进行第2次、第3次发酵。”博众生物负责生产的翟耀东指着眼下的半成品,一语道出了厂区无臭味的原因。
翟耀东介绍,农业废弃物在进行第2次发酵时,他们按照科学配比加上发酵菌,生产有机肥料的半成品便自行升温,一周后温度就达到了65°c左右,在此温度下持续近10天,即可实现有机物料的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再经过1个多月时间的陈化,进行第3次发酵,发酵后的有机肥热量逐渐降低,接近于正常温度,此时的有机肥就达到完全腐熟程度。面对黑褐色已发酵好的有机肥,记者随手抓起一把,发现它蓬松,没臭味。市农业科学院富硒研究所(土肥站)研究员张玲霞告诉记者,用这些废弃的秸秆和粪便进行生物发酵做有机肥料,减少了化学肥料投入,降低了种植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火灾风险系数,有机肥还能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一则茶树冬施池州博众生物有机肥的试验报告显示:池州市梅村沈湾野生茶园去年11月6日施入池州市博众生物功能性有机肥后,今春茶叶与该茶园周边没有施入有机肥的茶叶有了明显变化,不仅每平方尺芽头数量增加50个左右,一芽二叶百芽重量也净增了近10克。“去年12月份公司正式投入生产以后,我们把制成的1000多吨有机肥免费增送给了周边种植大户。他们发现作物施入有机肥效果非常好,与施入菜籽饼和复合肥有明显不同。”翟广德说。
推进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是技术上的突破。博众生物通过与安徽科技学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依托资源优势和科研技术,突破行业内传统发酵模式,采用“三次发酵、三次陈化”,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华丽转身。如今,其有机肥料发酵完全实现了“工厂化、科学化、规模化”,使有机肥料达到了“腐殖化、矿质化、无害化”和“高营养、易吸收、不烧根”的效果。
谈话间,一袋袋有机化肥已经装好车,正运往周边村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翟广德表示,将以中国果蔬茶等农产品绿色发展为己任,通过科技赋能,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主战场,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让优质有机肥成为农民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作物根系活力的首选肥料,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中充分发挥民企力量,助力农民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池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石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