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9月,中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已完成 931.2 亿件,同比增长了 16.4%。到2025年,中国快递量预计将达 1500 亿件。”
日前,在2023第五届减塑论坛暨重复使用绿色经济发展大会上,由环保组织摆脱塑缚编写的《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在统计当前快递业务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化转型,以期解决一次性快递包装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城市垃圾处理压力等问题。
多项数据表明:可循环快递包装具有显著的环境、经济效益
随着国内快递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可循环快递包装这种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化转型的创新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
“循环快递包装相比于一次性快递包装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摆脱塑缚项目主管陈艾佳介绍,特别是环境效益方面,国内外有多项研究报告证实,可循环快递包装能有效减少废弃物产生,且整体生命周期内有更强的污染减碳效应。
如欧洲循环快递袋研究曾指出,在消费者采用邮政服务退还可循环塑料袋、 且循环次数达到30次、丢失率约为10%的情况下,循环快递袋相比于一次性快递包装的环境影响能够降低近3倍。
2020年,一份关于电子商务中一次性包装与可重复使用包装的报告,也研究对比了电商快递的可循环包装与相对应的一次性包装的碳排放环境影响。结果显示,可循环pp快递袋在实现8次循环之后就具备环保优势,循环81次环境效益就能超过一次性纸箱;然后用100%回收塑料制成的可循环快递袋,在循环3次后,环境效益就超过一次性ldpe塑料袋,循环32次环境效益超过一次性纸箱。
另外,在中国石化与同济大学和浙江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2030中国快递业绿色包装碳减排潜力研究报告》显示,到2027年,将有20%的快递包装采用循环包装,这能够减少大量资源使用、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将有一半的快递包装采用循环包装,能够减少更多资源使用和排放,具有显著的环境益处。
那循环快递包装相比于一次性快递包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何处呢?陈艾佳表示,“可循环快递包装作为一种重复使用模式,它催生了新的价值创造机会,因为它需要建立配套的运营体系和逆向物流体系,比如提供回收和清洗服务等,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的回收和再利用。所以,这一方法也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而这一结果也有具体的研究数据做支撑。比如:据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告估计,重复使用模式可节省 1289 美元/吨塑料净节省;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也预估了全球20%塑料包装,如果采用可重复使用模式,将能创造100 亿美元商业机会;国内一份关于循环快递箱逆向物流系统规划研究的报告也显示,使用循环快递箱/袋,虽然在前期投入成本更高,但在循环多次后可回收包装成本,并节省包装费用,还能提高效率。
具备明显的政策优势,应推动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
报告还从政策优势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
其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于2020年底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对可循环快递包装从包装产品类别、场景和商品种类、模式培育、政府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推广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国家邮政局的“9218”工程也进一步明确了循环包装的量化规模及使用率目标。提出到年底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0%;深入推进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两项治理,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的邮件快件达到10亿件。
“除了政策优势,推动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在海外和中国还有丰富的商业实践。”陈艾佳介绍,据国家邮政局2023年的数据显示,通过实施绿色发展工程,我国已投放约1500万个可循环快递箱,这也促成了适应中国市场的多个商业案例。
如:顺丰速运的新型循环快递箱丰多宝“π-box”累计投放量125.8万个,覆盖城市全国170余座,累计循环使用达1,798万次 。还有京东循环保温箱累计投放量70万个,累计投放超2.2亿次,减少使用2亿个一次性泡沫箱。
“虽然我国的可循环快递包装出现了一系列初创企业,也和大型的电商快递企业形成了商业合作,但可循环快递包装在整体快递包装的应用中占比依然较小,消费者也很难接触到可循环快递包装。”陈艾佳表示。
报告从多方面分析了可循环快递包装在规模化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具体包括:可循环包装存在成本劣势。《报告》指出,由于一次性包装的价格优势,可循环包装面临成本问题,需出台如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和对一次性塑料征税等政策,以资助可循环包装规模化应用。
可循环包装回收困难、消费者参与度低。《报告》指出,回收效率依赖于达到一定的循环次数门槛,提高回收率,降低损耗率,以及提高周转率。目前的回收方法效率低,消费者缺乏引导和激励。并且,现有的回收方式限制了消费者参与。从一次性包装使用转向参与重复使用包装模式体系,消费者包装使用习惯的改变需要系统性支持。
可循环快递包装标准化低。《报告》指出,试点可循环快递包装的企业各自采用自家的技术标准,包装规格型号不统一,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增加了分拣处理和备货负担。
此外,数据共享与安全问题也是面临的挑战之一。《报告》指出,可循环快递包装系统的有效运行需全流程数据追踪和管理,涉及商家、电商平台、快递企业、运营回收企业等多个不同的企业主体,数据链路中断也会成为潜在挑战。
为推动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报告》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落实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可循环快递包装的激励支持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迅速执行《关于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通知》的支持政策,降低企业起始投入,解决一次性包装与可循环包装价格差距问题,通过考虑一次性包装的外部环境成本,增强可循环包装的竞争力。
其次,政府部门牵头,协调共享回收体系建设。促进环卫、回收企业和快递物流企业合作,设立共享回收设施,推动数据传输并确保数据隐私。增加回收设施用地规划,利用终端网点资源设立共享回收设施。将循环包装回收设施纳入城市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计划,协同可循环包装回收体系发展。
最后,促进社会利益相关方沟通、共建,提升消费者意识和参与。促进企业信息共享,借鉴国内外案例,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多方参与的共创项目,分享经验,提升消费者对可循环快递的认知,通过激励措施增强消费者对循环快递的支持。( 中环报见习记者董亚楠)
原标题:如何推动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这份报告干货满满!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