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全站登录-kok手机网页版 » 要闻 » 正文 »

鱼儿回家 “刷脸”过闸 安徽首个船闸鱼道装上“鱼脸识别”-kok全站登录

大皖新闻讯  为确保鱼儿能从长江洄游,安徽滁河汊河船闸建有一条专供鱼洄游的鱼道,成为安徽省内首个设计鱼道的船闸。每当鱼儿通过鱼道时,观察室内的水下摄像头就对其进行抓拍,用来观测鱼道过鱼的种类和数量。8月10日,记者从安徽省滁州港航投资有限公司获悉,鱼道建成半年以来,已监测有1万多条鱼“刷脸”过船闸。

滁河汊河船闸。

据介绍,滁河汊河船闸位于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滁河上,属大王闸至向阳河口段航道,在老船闸旧址上拆除重建。去年11月底,正式建成投用。滁河的鱼类品种繁多,有刀鲚、鲢、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红鳍原鲌、翘嘴鲌等。滁州汊河镇下游20公里即是长江,考虑到工程对水系生态的影响,滁州汊河船闸重建的同时,在船闸左岸,特别为这些“原住民”设计了一条长达432米的鱼道,成为鱼儿的“回家之路”。

鱼儿“刷脸”过船闸。(图中数字9772表示捕捉到的第9772条鱼或物体)

安徽省滁州港航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周宏介绍,所谓鱼道,就是供鱼类洄游迁徙的通道,是一种降低工程对鱼类生存环境影响的专项设计,能够有效提升鱼类的繁殖率并保护其生存环境的生态设施。鱼道设有观察室,工作人员可以从观察室里观察鱼类的洄游状况,“鱼道观察室内,能够看到很多不同的鱼在鱼道中停留、徘徊,很有趣味。”

“为了能给鱼类提供更为贴近自然的环境,在鱼道建设中,特别设置了平底休息池、横隔板及仿生层等。”周宏告诉记者,横隔板能够减缓水流,利于鱼类的畅游;底部铺设鹅卵石和小碎石,模仿鱼类的自然环境,保证上下游鱼类的正常通行。

“专门开发的鱼道监测系统,利用水下摄像与红外扫描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录鱼类洄游迁徙的过程。”周宏表示,通过“鱼脸识别”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整合分析,工作人员会观察到哪些鱼类比较多,哪些属于珍稀鱼类,同时采集水位、水温、水质、流速等水文数据,分析研究鱼类活动规律。观察室的监测数据可以反映鱼道实际的过鱼效果,从而为保护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提供依据。

“拦河闸船闸破坏了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连续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鱼类的洄游。因此在船闸附近修建鱼道,能够恢复水体的连通性,修复鱼类洄游通道,使鱼类能逆流而上,顺利洄游,对促进鱼类繁殖和渔业资源恢复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梁阳阳博士表示,“鱼脸识别”系统的使用,能对鱼类精准识别,有助于更精准地保护目标鱼类,对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

大皖新闻记者  袁星红 刘旸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