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铿锵)问:为何气候韧性治理需要聚焦城市,气候韧性城市该如何建设?
钟寰英: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城市的韧性建设被明确指出。
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的定义中,“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认为,这种抵御、恢复能力是城市极其必要的,原因在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今天超过一半的人类,约44亿人都生活在城市,城市是经济活动和创新的中心,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疫情后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的变化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气候韧性城市该如何建设?首先,能源运用技术的掌握在气候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变得尤为关键。在经历多样气候变化的同时,城市也需要适应气候变化以实现长久发展,但最根本措施的仍是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指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共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人口和gdp。各国努力的目的在于,减缓全球的气候变化,应对灾害性气象冲击以及常规环境问题,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而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贺克斌认为世界经济正从能源的资源依赖逐步走向对能源的技术依赖,新能源运用技术的掌握在气候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变得尤为关键。
其次,金融在气候韧性城市建设中扮演的作用也屡被提及。吕学都指出,《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强调金融手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金融不是光靠印钞和发钱,需要通过政策来引导钱流向合适的方向。
新华三集团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岳鹏同样认可这一观点,他认为金融是解决资源错配的过程。通过金融的手段,能够高效配置资源,打通各维度堵点,实现最终极的利益一致,促进产业的高速发展。
清华大学的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投资测算结果显示,为实现2.0℃温控目标,中国2020—2050年总投资需求将达到127万亿元,约占2020—2050年累计gdp预测总量的2.7%,低碳对新经济发展动能的金融拉动态势非常明显。
第三,在整个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创新意识也是必需的。仇保兴指出,韧性城市是一场观念的变革,是一场体制的变革。需要通过坚持民众的主体性,各节点的主体性、多样性、自治性等第三代系统的设计原则,开拓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的韧性思路。
他提出,要建立韧性城市设计研究的新机构,摆脱原有观念的束缚,对原来一些规范、标准、技术路线适当的扬弃,拥抱接受新的思维、思路和模式。
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同样重要的还有“生命线”意识。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刘燕华指出,生命线工程体系是韧性城市的基础。城市的脆弱点在哪里,治理成本有多少,只有对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盘点清楚,构建系统整合,才能逐步进行弥补短板的规划和改善。(钟寰英)
原标题:网友(铿锵)问:为何气候韧性治理需要聚焦城市,气候韧性城市该如何建设?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