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全站登录-kok手机网页版 » 公益 » 正文 »

护线爱鸟可兼得 志愿者守护候鸟生命线-kok全站登录

以前,志愿者每到冬天要协助清理鸟网,现在,鸟网几乎看不到了,市场里也见不到贩卖野生动物的了”

又是一年秋天,在安徽各大湿地,越冬候鸟陆续抵达,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主城区的月亮湖,这几天陆续飞来了几十只野生小天鹅,洁白优雅的身影令人心醉。

汪湜是池州市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也是“国网安徽电力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负责人。2016年以来,他走遍了池州附近的大小湿地,守护候鸟迁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积极参与野生鸟类救护和资源调查。在汪湜看来,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珍稀候鸟来安徽越冬,安徽生态环境更好了,老百姓爱鸟护鸟的意识更强了。

从拍鸟到护鸟

1986年入职,汪湜在电网一线工作了几十年。他热爱摄影,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本名为《平天飞羽》的摄影画册,被精美的鸟类摄影作品深深打动,开始拍摄野生鸟类。那一年,池州月亮湖出现了越冬小天鹅,汪湜和朋友们赶去拍摄。镜头里,这些美丽的大鸟姿态优雅,气定神闲,成群飞过天空时,场面壮观。“当时感到很震撼,这么美丽的生灵,应该好好保护。”

这些年,汪湜利用工作之余,和朋友们一起跑遍了大江南北,拍摄了几十万张野生鸟类照片,记录它们繁衍生息的美好瞬间。拍出的“大片”越来越多,对鸟类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水鸟是湿地生态的旗舰物种,保护野生鸟类也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汪湜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投入到爱鸟、护鸟志愿工作中。2016年,他和志愿者们成立了安徽省池州市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协会,每年在候鸟迁徙季定期开展野外巡护,日常开展进校园科普、社区宣传,还经常参与野生鸟类救护。

今年4月2日,汪湜和志愿者们每年例行开展的升金湖“巡湖护飞行动”中发现了一只落单的东方白鹳,判断它是因为受伤滞留不能北飞,持续跟踪关注。5月2日,汪湜与志愿者来到东方白鹳活动的滩涂,却没有发现它的身影,立即向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报告情况。经过一天的搜寻,志愿者们在湖边菜地发现了这只受伤极为虚弱的东方白鹳。在为它清理伤口、止血、杀菌、包扎后,汪湜和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员工一起将这只东方白鹳送往皖南国家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这只东方白鹳是汪湜直接参与救助的第七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年来,汪湜和团队志愿者们先后救助鸟类等野生动物132只。

创新方法守护候鸟生命线

在电网一线工作多年,汪湜其实一直在跟鸟打交道。“八线合一”的池州特高压重要输电通道是国家电网西电东送的“高速路”。每到春夏季节,很多鸟类需要寻找高大的树木筑巢。找不到大树,它们就在输电铁塔上筑巢。“输电线路通过铁塔进行电力的远距离传输,野生鸟类筑巢的材料五花八门,树棍、干草、铁丝、编织袋,掉在高压线上容易导致线路短路和跳闸。”汪湜介绍,鸟的粪便落在绝缘瓷瓶上,也会造成放电,导致线路故障。有些绝缘子是复合材料,还会因为鸟啄造成破坏。“一旦发生短路等故障,对鸟类的伤害也是致命的。”

过去,电网野外工作人员在巡线中发现铁塔上有鸟类筑巢,为确保电力正常供应,一般会直接捣毁。有一回,一窝喜鹊在铁塔上筑巢,影响线路安全,工作人员不得不拆掉鸟巢。看到倾覆的鸟巢和雏鸟,汪湜心里非常难受。

能不能在确保线路安全的同时,让野生鸟类也有安家之所?汪湜和团队志愿者们想了很多方法。给铁塔上的鸟巢搭建“导粪板”,防止粪便掉落在设备上;加固鸟巢,确保它们安全繁育下一代……2021年,国家电网启动了“候鸟生命线”项目。当年9月,“国网安徽电力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正式成立。护线的同时护鸟,志愿者的队伍又壮大了。汪湜带着工作站成员研学观察鸟类习性、组织线路巡护、研制护鸟装置。“过去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单一,是因为不懂鸟。”汪湜介绍,全国有一千多种鸟类,安徽有400多种鸟类,真正会在铁塔上筑巢,可能对输电线路造成危害的也就十多种。“把这些鸟的脾气摸透了,对症下药,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编制了“防、护、引、改”的技术措施。“首先是物理‘防’治,通过安装猛禽模型等仿真设备、安装站位器等方式,避免鸟类在变电设备上栖息、筑巢。第二是爱心守‘护’,在杆塔绝缘子上安装护套,在杆塔登梯处安装防蛇伞,避免以鸟蛋和幼鸟为食的蛇类上杆。”汪湜和工作站成员还给鸟巢建台账,为电网设备上的鸟巢安装“爱心标牌”。今年工作站成员在池州输电铁塔上发现27处喜鹊的巢穴,全部安装了爱心标牌。鸟什么时候筑巢,什么时候繁殖,什么时候离巢……工作人员巡线的同时,关注鸟巢的情况,及时排除隐患,确保鸟、线双安全。汪湜还针对容易对输电线路造成影响的鸟种,制作了“提示卡”,什么鸟什么习性,怎么处置,一目了然。

“鸟类上铁塔筑巢,也是‘无奈之举’”。 汪湜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鸟类在地球上繁衍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远超人类的历史,它们的繁殖地和迁徙路线很多“写入基因里”。早在人类和电力铁塔出现前,它们的祖先可能就已经在这里筑巢繁殖了。汪湜和工作站的志愿者们通过搭建人工鸟巢、定点饲补等方式,引导鸟类主动远离电网设备。同时,对变电站站内环境进行改造,对输配电线路进行绝缘化改造。“经过努力,现在涉鸟停电故障逐年大幅下降,初步实现‘鸟线双护’的目标。”

进校园开展生态科普教育

提升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汪湜觉得,青少年教育尤其重要。“对孩子们的宣传到位了,小手拉大手,就能影响一个家庭。”

2016年以来,汪湜和团队志愿者经常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各类科普教育。他在科普活动上,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多年拍摄的野生鸟类图片,为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亲自去拍才能观察到鸟类的行为,了解他们的习性,给孩子们讲起来才更生动,他们更容易接受。”前些年,中华秋沙鸭来安徽越冬,为了讲好1000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的“国宝鸭”的故事,汪湜专门跑了一趟吉林,探访中华秋沙鸭的繁殖地,与当地野保工作人员交流。

6年来,汪湜与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0多次,服务总时长达2219小时,实现了池州市中小学生鸟类知识科普宣传全覆盖。

小天鹅爱上月亮湖

近年来,安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来池州升金湖、平天湖、月亮湖、十八索等湿地越冬的水鸟数量稳定,像小天鹅一样的“贵客”也不断亮相。“2014年,月亮湖来了几十只小天鹅,2021年,这个数量已经增加到了420只,还来了十几只白鹤。”今年还没入冬,小天鹅已经陆续飞抵月亮湖。这几天,汪湜和志愿者们正忙着在湖边安装高清摄像机。“等小天鹅到齐了,想搞个慢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小天鹅,感受我们安徽的生态美好。”

爱鸟的人多了,护鸟的人多了,老百姓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更强了。说到这一点,汪湜非常骄傲。过去每到秋冬季,配合监管部门拆除捕鸟网是志愿者们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现在鸟网几乎看不到了,市场里也见不到贩卖野生动物的了。说明政府监管在加强,老百姓的保护意识也强了,我们的工作有意义。”

多年来,汪湜先后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护飞先进个人”“斯巴鲁生态保护先进志愿者”“富思图生态保护奖”“安徽省慈善奖慈善个人楷模”等荣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让汪湜和志愿者团队的伙伴们觉得,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更清晰了,也更有干劲了。“更好发挥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的作用,下一步我们想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为孩子们编写一些鸟类保护的课外读本,多开展一些科普活动。同时,在护线爱鸟方面,继续创新攻关。”汪湜还计划联合森林公安、镇街社区等多方力量,建立“池州东部鸟类迁徙通道安全护飞联动机制”,共同守护池州九华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与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迁徙“双通道”安全。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原标题:只要想办法 护线爱鸟可兼得

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汪湜眼中:安徽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好

来源:安徽商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