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旌德县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擘画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旌德县城 县委宣传部供图
蝶变·城市空间格局突破
十年来,该县坚决贯彻“紧凑城市、精明增长”城市建设理念,以补短板强功能、建路网优通行、铺管网改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美”皖南山水之城。按照“改造老城区、建好新城区、发展高铁新区”的思路,旌德县综合城区各板块功能定位,合理配置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中心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协调并进,城市规模、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一核一带三极全域”的镇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城乡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扩能·城市路网能级提档
十年来,该县着力提升中心城区枢纽能级,扎实推进城市道路路网建设,完善城市主次路网级配,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体系,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现已初步建成“一环两横两纵”骨干路网体系。累计完成江村大道、g330、s207西迁、和平路、中学路、梓山路一期、高铁新区支路网项目等23条市政道路建设。持续加快梓山路二期、环城东路、兔儿山东路北延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道路总长度58.2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6.7平方米。
道路建设工程 县委宣传部供图
安居·城乡统筹发展共享
十年来,该县统筹推进城乡住房民生保障工作,从城市到农村,全面改善城乡群众住房条件。围绕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及配套完善,全县累计完成新开工棚改约1016套,3000名群众实现“出棚进楼”。房地产开发项目54个,开发总建筑面积192.8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66.1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1年的28.6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38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围绕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全县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439万户,惠及农村人口近3万人,切实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真正实现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宏伟目标。2021至今接续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67户,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城乡工程建设 县住建局供图
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提质
十年来,该县以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对景观环境较差或设施不完善的小区、路段进行改善提升,系统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十年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6个,改造建筑面积49.58万平方米,改造户数5500户;实施徽水河、白沙河绿道段、江村大道段沿线立面改造,项目全长6.01公里;实施灵芝公园周边建筑第五立面改造,改造面积18万平方米,通过改造提升,实现景观视廊通达有序。同时,该县以农村生活垃圾运行体系和设施载体建设为重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县“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建成,村庄清扫保洁基本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城镇水清岸绿 县委宣传部供图
惠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
十年来,该县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起惠民便民、功能多元、均等化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该县建设梓阳学校高铁分校,改扩建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梓阳学校、粮食储备库项目、宣城旅游学校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实施停车场项目一期建设,共改造停车位1040个,新增停车位290个;推进临时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260个,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
停车场项目建设 县委宣传部供图
宜游·绿色生态优势厚植
十年来,该县先后建成灵芝公园、梓山公园等城市公园。截至2021年底,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33.34%;对城区徽水河、白沙河、江坑河等5条城市内河进行综合整治,打造沿河城市特色滨水景观带;先后完成胜利路、南街、河西北路等14条老城区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完成改造6.58公里,同步实施“白改黑”道路提升;针对城市行蓄洪能力问题,谋划了云盘山截洪沟项目、城东路改造项目、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污泥无害化处理、城区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工程,健全了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更加优美,城市水环境不断改善,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旌德灵芝公园 县委宣传部供图
传承·历史文化根脉延续
十年来,该县共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1个,已公布历史建筑20处,制定保护图则进行专项保护和活化利用。谋划了城市风貌改造项目,新建口袋公园和8处街头绿地,对徽水河和白沙河左岸进行风貌改造,建成解放街历史文化街区。(通讯员 汪红潮 记者 张敬波)
原标题:非凡十年 | 旌德城乡建设“蝶变” 民生幸福“加码”
来源:安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