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全站登录-kok手机网页版 » » 正文 »

马鞍山:十年禁渔利千秋 水清鱼肥人亦欢-kok全站登录

水清岸绿,沙滩细软,几只江豚时而腾出水面、时而翻滚跳跃……5月初,网友陈学源拍摄于长江马鞍山段江心洲的一段视频冲上同城热搜。“有江豚,我要去”“江豚终于回来了”……近万点赞,数千评论,处处透着马鞍山人民对“微笑天使”的珍爱。

自2019年7月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以来,马鞍山市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续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四清四无”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确保长江十年禁渔一抓到底、取得实效。

而今,长江马鞍山段渔业资源恢复明显,鱼类物种、规模、资源密度回升显著,江豚等稀有水生动物频现马鞍山江段,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退捕渔民“四有一畅”工作经验、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等在全国推广,执法工作连续3年全省考核第一,一幅“水清鱼肥人亦欢”的和谐画卷正在长江马鞍山段徐徐展开。

十年禁渔 扛起责任走在前

“小时候,每次出船都有几十斤、上百斤的渔获。但后来,很多鱼都看不到了,打渔也越来越难,有时甚至一无所获。”50岁的张周华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

2019年5月,马鞍山在全国率先打响长江禁渔战役,他上交了渔具、渔船,成为了薛家洼区域最早一批主动上交渔船的渔民。“为了子孙,想得通也放得下。”张周华说。如今,他更是成了一名“护渔员”,每天巡护着薛家洼生态园到采石风景区3公里左右的江面、江堤,忙得团团转。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哺育着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然而在数十年来的酷渔滥捕、竭泽而渔之下,长江刀鱼、中华绒螯蟹等渔业资源接近枯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产卵量从1200亿尾降至10亿尾,生物完整性指数甚至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要想还人们一个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命长江,改变,已经刻不容缓。2019年,马鞍山市主动扛起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于5月1日正式打响长江禁渔战役。

马鞍山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长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调度,并在纵向上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禁捕退捕工作体系,在横向上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海事、人社等多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同下长江禁渔“一盘棋”。

在摸清渔民和渔船底数基础上,马鞍山市反复会商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出台《马鞍山市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马鞍山市渔民退捕转产实施方案》等,让禁渔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周通报月调度”、包保联系指导和明察暗访等工作机制,将长江禁捕退捕纳入政府绩效目标、河湖长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等考核范围,全面拧紧工作“责任阀”。

薛家洼,作为“首战之地”,汇聚了57户来自马鞍山市各区县渔民,停泊了各类渔船223艘,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对此,市领导亲自上船和渔民对话,了解诉求、释疑解惑;各县区一把手工程包保,成立专班、定期调度;方案科学到位,流程规范公正,政策统一标准,执法严密严控,一一化解渔民的顾虑和矛盾。

到了2019年5月26日,薛家洼所有渔民全部签字上岸。随后,长江干流、支流退捕工作也连战连捷,顺利完成。不到三个月,马鞍山市5651艘退捕渔船全部回收拆解,所有渔具也一并回收并全部销毁,马鞍山市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任务,比全国时间表提早了一年半。

渔民上岸 稳定致富有门路

靠水吃水,世代“出没风波里”以打渔为生的渔民,舍船上岸后又该干些什么?

“兜兜转转,这辈子还是离不开水。”在当涂县苦菜圩“捕转养”基地,由上岸渔民转为养鱼人,韩保林划着小舟,亦是自在。2021年,跟随其他退捕渔民来到这个基地,看到供电、供水、自动投喂等设施一应俱全,马路通到塘口,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韩保林果断承包200亩水面,养起了螃蟹、龙虾、鲈鱼等。

“大家一起规模养殖、相互取经、共学技术、共拓销路,比‘单打独斗’可强多了。”从在姑溪河上围网养殖,到独自承包水面养殖,再到入驻“捕转养”基地,扎根在此两年多的退捕渔民张新深知基地示范带动的益处。“如今,基地已经聚集了近20户退捕渔民,户均收入近10万元。”他说。

“捕转养”,即捕捞业转为养殖业,是马鞍山市在安徽省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扶持政策,更是马鞍山市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方面的有效探索。“渔民亲水爱水,发展‘捕转养’等涉渔产业,既不用离开水,还可以发挥所长、实现就业创业。”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办主任石小平说。

为鼓励退捕渔民抱团集中养殖,马鞍山市还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奖补等措施,依托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合作社) 基地 退捕渔民”经营模式,加大基础配套、资金奖补、技术支撑等力度,发展壮大“捕转养”水产养殖基地。2021年,全市实施“捕转养”项目总面积26213亩,建立300亩以上连片规模基地9个,405户1202名退捕渔民得到了资金补贴、技术帮扶和养殖保险,有效解决大龄且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的就业难问题。

三年岁月,转瞬即逝,“三姑娘”陈兰香开起了劳务服务公司,带领9户渔民“抱团致富”;太白镇退捕渔民谷飞飞的奶茶店经营得是风生水起;韩晶翠承包了超市摊位专门卖起了水产……马鞍山市创新建立“1 2”帮联机制,安排技术人员结对帮扶,推进精准帮联和全过程服务,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组织专场招聘、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分类施策、精准推介,实现退捕渔民从“有生计”到“能致富”的转变。

“老了能领养老金,缴费政府有补贴。”年过六旬的上岸渔民程友清同样没有后顾之忧。马鞍山市出台《马鞍山市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实施细则》,依法明确规范渔船拆解补偿、转产渔民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各种保障政策及各类补贴,健全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体系,实现了退捕渔民有社保、有房住、有学上、有工作、心情舒畅。

建章立制 法治护航谋长效

长江禁渔需要雷霆万钧之势,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

每日清晨,迎着太阳,马鞍山市渔业行政执法支队队员们登上执法艇,开始每天覆盖150多平方公里水域、长达3小时的例行巡航。禁渔区域有没有捕捞船只、捕捞网具,有没有一人多杆多钩垂钓行为,都是巡查中要注意观察的事项。

在渔政执法基地,执法队员伍宏敏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只见大屏幕上,整个长江马鞍山段水域通过设在沿线的雷达、高清监控尽收眼底。布点的4个雷达、35个高清监控、2架无人机24小时作业,“ai 视频”“大数据应用 物联网技术”等手段轮番上阵,“即使在晚上,探头对人等热点有感应,一样看得清楚。”伍宏敏说。

与此同时,一场“马上护鱼”打击长江非法捕捞交叉互查行动在含山、和县进行。超市、饭店、农贸市场成为检查重点,所有出现“河鲜”“野生”这样的宣传、销售行为都不被允许。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用法治力量护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重点构建“人防 技防”“专业队伍 社会共治”“水上巡查 岸上整治”“联合执法 交流共建”等“四个结合”禁渔机制,实现立体式、全方位执法监管,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

马鞍山市紧抓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契机,加强改革建队、业务兴队、科技强队等机制建设,实施“六大练兵”和法律素养提升、体能拓展、技术攻关应用等十大行动,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农业行政执法处理流程,不断推进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同时,积极吸纳退捕渔民、垂钓爱好者等加入到护渔志愿者队伍,设立公益性岗位,实行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对19个乡镇、417多公里岸线进行常态化监管;与南京市、芜湖市签订共建共管协议,开展长江大保护联合执法,推进跨界交叉巡、镇村融合巡、视频网上巡……一张监管的“天罗地网”在马鞍山全面铺开。

严格打击非法捕捞,不仅体现在严防死守上,更落实在依法惩处上。马鞍山市建立起渔政执法机构与水上公安、禁渔区派出所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20分钟内快速反应、1小时内联合出警模式。马鞍山市还出台禁渔领域“两法衔接(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证据标准、程序规则和案件移送机制,建立长江生态法庭和驻长江检察室,实现渔政执法与法院审判、检察监督的有效衔接;创新采取替代性修复判决方式,责令环境损害人以向长江指定水域补充鱼苗增殖放流的形式,开启长江生态保护新模式。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长江禁渔,久久为功。下一步,马鞍山市将持续巩固提升长江禁捕退捕成果,建立健全禁渔管控、打击非法捕捞、查处非法经营行动等长效管控机制,守护一江碧水,履行“十年之约”。(记者 邓婷婷 通讯员 盛环宇 李淼)

原标题:十年禁渔利千秋 水清鱼肥人亦欢

来源:马鞍山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网站地图